不管工作多難、多累,他從無怨言;無論白天還是黑夜,只要施工現場有需要,必能見到他忙碌的身影。十年建筑時光,終將他打磨的更加成熟,也讓他成長為一名合格的“九建人”。他就是畢書義,堅守在施工一線的優秀青年員工。今年5月,他榮獲了神木公司“青年先鋒”榮譽稱號。
成績的獲得,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。
2013年,畢書義加入到神木市麟州華府住宅小區項目,放線工作結束后,他調到地下車庫,負責現場的生產任務。 由于車庫面積大、滲水點多,急需解決滲水問題,為了不耽誤后續的回填土工作,提高工作效率,畢書義提出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——將地下車庫劃分為四個區域,對各區域進行編碼,每天拿著手電筒和照相機對各個區域進行觀察和比對,晚上在匯總到電腦上。經過不懈的堅持和努力,項目終于按時把滲水問題解決,從此以后同事們給他起了個親切的綽號——“地下工作者”。
2015年,畢書義被調到草條溝生態治理項目,為了趕工期,他白班夜班兩班倒。直到現在,他還清楚地記得,那段時間自己每天晚上嘴里叼著手電筒,借著微弱的燈光給拉土車開票據。塞北的冬天,農村山上的溫度能達到零下30度左右,而他,一站就是一晚。待到白天,又往往伴隨著沙塵暴,每天下班,他的身上都只能看見兩個眼睛,其余都是沙子。
2017年,畢書義被調到神木市欄桿堡移民搬遷項目,他負責的是移民搬遷項目的第一個村子,所有的工作和之前變化很大,項目的材料、人員安排以及村里的協調工作都得他來安排。生活條件也很艱苦,每天,畢書義都和工人同吃同住,村里缺水,吃水還要從河里拉,住的地方沒有手機信號,勞務工人都換了一波又一波,但是作為一名管理人員,畢書義一直堅守崗位,得到了領導和村民的一直認可,當村民把一面紅彤彤的錦旗送到他手里的時候,他覺的,再苦都是甜的。
2018年,畢書義被調到神華空分裝置項目,由于當時項目剛進場不久,人員配置比較少,他一個人負責兩套壓縮機廠房的生產任務?,F場的機械調配、工人的安排、材料計劃等等,都由他負責管理。雖然只干了短短3個月,但是學到的東西讓他受益匪淺,尤其是神華集團和監理單位對每道工序的把控、對隱蔽驗收程序的把控、對安全的重視程度以及對各類規范的了解程度,讓他感到自己專業知識的匱乏,以至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的鞭策自己,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。
歷經磨礪,2020年,畢書義被調到呼家塔煤礦聯合建筑項目擔任項目負責人,負責現場全盤管理。說是項目負責人,但所有的內業資料也得他自己來完善,合同、掛賬付款、材料報表等等一系列的工作都是自己原來沒有接觸過的,剛開始真的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,只能從頭在學,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學習,工作也逐漸步入正軌。
十載青春,一晃而過。畢書義總是說:“路再遠,只要方向對了,總能到達?!睂τ诰沤ㄈ藖碚f,“敬業守信、勇擔責任、建造精品、追求卓越”的企業精神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,“向善而建”的企業哲學就是我們的理想信念。只要我們心中堅守這樣的信念,腳下就不會缺乏遠行的力量。
他堅信,道阻且長,行則將至;行而不輟,未來可期。
|